4142人已瀏覽 時間 : 2025-08-12 21:07:28
導語:購買二手房時出現裝修糾紛,中介是否應承擔責任?本文詳細解析中介責任邊界、常見糾紛類型及維權方法,幫助購房者規避風險。
老張去年通過中介買了套二手房,簽合同時滿心歡喜地聽著中介夸贊'精裝交付',結果收房那天推開門就傻眼了——墻皮開裂得像蜘蛛網,衛生間防水層根本沒做,所謂的'高端地板'踩上去咯吱作響。這種買二手房遭遇裝修糾紛的情況,在我們揚州家裝行業幾乎每周都能碰到。中介到底該不該為這些'化妝房'買單?今天我就用親眼所見的案例,跟大家聊聊這里頭的門道。
記得上個月處理的一個典型案例,客戶李女士買學區房時,中介信誓旦旦保證'所有裝修材料都是原房主兩年前新換的'。等拆開吊頂才發現,里面藏著發霉的水管和上世紀90年代的電路。這種情況就涉及中介是否盡到如實告知義務。根據《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》,中介有核實并披露房屋真實狀況的責任,如果故意隱瞞重大瑕疵,比如把漏水房說成'防水無憂',那就必須承擔相應賠償責任。
但現實往往更復雜。我們遇到過不少中介在合同里玩文字游戲,比如把'精裝修'寫成'業主自住裝修',把'全新家電'解釋為'功能正常的老家電'。這時候購房者要注意,口頭承諾一定要落實到書面補充條款。去年幫王先生維權時,我們就憑借他錄音保存的中介承諾'廚房設備三年內保修',成功讓中介公司承擔了維修費用。
特別提醒大家警惕'房東自住裝修'這類模糊表述。上周剛接觸的案例中,劉阿姨買的'溫馨自住房',收房后檢測出甲醛超標3倍。由于合同沒明確裝修時間和材料標準,中介就以'僅提供居間服務'為由推諉。這種情況建議立即聯系專業檢測機構出具報告,如果證明中介明知或應知污染問題卻未告知,照樣可以追究責任。
實際操作中,我們發現最容易產生糾紛的是隱蔽工程。去年經手的案例里,有家中介帶看房時反復強調'水電全部改造過',結果業主入住后爆管,刨開地面才發現用的還是鍍鋅管。這類涉及建筑安全的問題,即便合同沒明確約定,中介也要承擔未盡審慎核查的責任。我們通常建議購房者額外支付200-500元請驗房師重點檢查隱蔽工程,這筆錢絕對物有所值。
最后分享個實用技巧:看房時不妨假裝不經意地敲敲墻面、晃晃柜門。有次陪客戶驗房,就是發現浴室鏡柜異常松動,順藤摸瓜查出整個衛生間防水層都沒做。中介見狀立刻主動提出補償方案——因為他們清楚,這種明顯可見的缺陷如果沒在驗房清單里注明,后期維權他們百分之百要擔責。記住,越是中介阻止你仔細檢查的地方,越可能藏著貓膩。
最新評論
在線客服
微信咨詢
聯系電話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