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語:建筑業是揚州的支柱產業、富民產業、優勢產業。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2024年全市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了解到,2023年,揚州建筑大軍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、房地產市場波動等多重挑戰,逆勢上揚。
一、“金瓦刀”迎難而上 逆勢上揚
去年,揚州建筑業緊緊圍繞市委、市政府確定的年度工作目標,攻堅克難、克難求進。各級黨委、政府也加大扶持力度,財政投入扶持獎勵近6000萬元,同時舉行"揚州市央、地建筑企業合作交流會",印發推動央、地建筑企業合作交流通知,實現聯大靠強,達成合作意向22項,共同提高市場競爭力,組織金融機構與重點建筑企業面對面座談,洽談融資方式,簽約金額超40億元;市政府同時組織赴沙特、阿聯酋專題推介建筑業,拜訪對接當地及中資重點企業,開展國際業務合作;組織重點建筑企業參加"江蘇建設領域(越南)推介會",拜訪中國商會,探討合作意向;舉行2023年揚州建筑業推介會暨簽約儀式,活動現場簽約建筑
工程、戰略合作、境外合作、銀企合作等項目147項,總金額達676億元,力求用“有形之手”為建筑業發展保駕護航,推動建筑產業迎難而上。

國內市場覆蓋所有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,市外建筑業總產值超3800億元,全年新開工項目22520個,已形成北京、天津、浙江、山東、湖北、廣東、陜西、四川、安徽、南京等10個百億級規模市場。國外市場布局沙特、剛果、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,江都建設成功中標援所羅門群島國家轉診醫院綜合醫療中心項目,揚州建筑企業首次涉足大洋洲。目前在手國外項目32個,
合同額達20.4億美元,已形成中東、非洲、東南亞市場三足鼎立的良好局面……剛剛過去的一年,全市完成建筑業總產值達5450億元,同比增長6.8%,規模總量位居全省前三強;建筑業增加值達670億元,約占全市GDP的9%。
富民產業貢獻更加突出。揚州建筑企業在揚納稅61.57億元,占全市稅收總額的11.5%,其中過億元企業7家,江都建設達到2.6億元,位居榜首并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,邗建集團達到2.27億元,上榜全市納稅突出貢獻企業20強;帶動農村20多萬家庭、近100萬人走上增收之路,農民增收貢獻率達35%。
二、1個“魯班”3個“國優” “詹天佑金獎”創歷史之最
揚州建筑業2022年3個項目榮獲魯班獎,創下單年"魯班"獲獎新記錄,品牌建設達到新高度。揚州建筑人在各類市場大力弘揚"工匠精神",在工藝上精益求精、在品牌上爭創一流,打造了一批精品
工程,做到了"建一個項目、樹一面旗幟,交一方朋友、成一片市場"。
同時,國家級大獎收獲頗豐:江建集團參建的海口市國際免稅城項目(地塊五)榮獲魯班獎,揚建集團承建的揚州市湯汪污水處理廠三期
工程項目、東晟興誠承建的東鑫商務廣場項目-辦公樓、江蘇新浪環保公司承建的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
工程獲得"國家優質
工程獎"。瑞沃集團承建的"333省道高郵東段改擴建工程"榮獲公路建設最高質量獎--李春獎。邗建集團協和
裝飾一年在不同市場獲得五項專業國優,擦亮了"建筑強市"品牌。詹天佑金獎創歷史之最,江蘇華建承建的 "香頌溪岸二期"項目、揚建集團承建的GZ118地塊房地產項目B區(天禧苑)項目、邗建集團承建的 "九境融園"項目、裕元建設承建的"恒通運和藍灣"項目獲批"2023年度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優秀住宅小區金獎",獲獎總數位居前列。
三、 科技助力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
近年來,揚州建筑企業致力科技創新,紛紛培養和引進人才,采用新裝備、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
材料,推進揚州建筑產業走進智能化、產業化。
剛剛過去的一年,我市積極與院士團隊加強合作,“借智借腦”,由中國工程院繆昌文院士、劉加平院士領銜的江蘇綠色建造產業研究院在揚建集團隆重掛牌,江蘇和天下公司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合作共建"JITRI-和天下聯合創新中心",助力揚州建筑業轉型發展、綠色發展。經過各方努力,我市共新增1家博士后創新基地、1家研究生工作站、4家省級技術中心,新獲批省建筑產業化示范項目13個。
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,夯實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,推廣質量安全標準化和“智慧工地”建設,引領、提高全市建筑
施工信息化、
規范化水平,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安全保障。2023年,江蘇華建、揚建集團、邗建集團等21家企業進入省建筑業百強名單,我市入圍企業數量位居全省第3。瑞沃集團連續8年蟬聯基礎設施類第1名。新增二級以上企業41家、建筑業規上企業214家,位列全省第一方陣。
來源: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